伪夏乏、真甲减,得警惕! 看看中医如何调理

  • 发布时间:2023-01-09
分享

成人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myxede-ma)。如甲状腺机能减退始于胎儿期或新生儿则称为克汀病(cretinism)。黏液性水肿通常多见于中年妇女,男女之比约为1:5。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常见:病人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动作缓慢;面色苍白或微黄,面容虚肿,体温偏低,畏寒少汗;皮肤干冷、粗厚,呈非凹陷性水肿;智力、理解力、记忆力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情绪抑郁、幻觉和妄想、愚蠢和痴呆。往往可因感冒、感染、创伤、镇静药或麻醉药使用不当等情况下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本病西医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补充外源的甲状腺激素。

中医对甲减的认识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中医研究中属“虚劳”、“虚损”范畴,该症会危及心脑血管、心肾功能、消化、呼吸等系统及脏器。《黄帝内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虚则阴无所附,无所生,阴津遂亏”。《黄帝内经》中 将 甲 状 腺 肿 物 称 为“瘿”,因此可将甲减等症称为“瘿病(虚 损症)”。甲减的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胞胎失养,或后天积劳内伤,久病失调,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所致。该症的基本病机多因肾阳虚或脾阳虚、心阳虚所致,病位多在肾脾心肝四脏出病发。临床中以神疲乏力、怕冷惧寒、四肢不温、男女不育不孕、元气亏损,表现出虚寒、肾阳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等症。

中医学认为甲减之本在于阳虚,其标为淤血痰浊,其象为痰浊黏液性水肿。肾阳不足会引起机体长期阴寒,血行瘀滞,运化水湿而生阴邪于身。同时肝气不畅,痰气瘀积交阻于颈部,而形成“瘿肿”之象。病位涉及肾、脾、心、肝。其中尤以阳虚为甚。 

甲减的中医辨证

甲减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症状及病情变化进行辨证给药治疗。甲减初期和恢复期常发病于肾脏和肝脏,呈现肝郁气滞之标,表现为痰凝于颈之象,而恢复期多伴有痰阻血瘀之形。甲减严重其表现为肾阳不足或脾阳不足、心阳不足及淤血、水湿、痰浊等病象。因此,在治疗中,应辨证其病位,在肾、在心、在脾,或多脏兼有,按照中医辩证甲减症表现为阴阳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淤结证。中医治法上通过温肾补阳、温肾健脾、温补心肾、补脾益肾辩证治疗,治疗淤血、痰浊、水湿之标象,以补肾温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中医中药的治疗,需要中医大夫根据病人个体的整体情况,辨证开方。

饮食指导

甲减病人饮食以多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多吃温阳食品,如胡桃肉、羊肉、羊肾、狗肉、鹿肉等;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铁质和维生素、维生素的食物,如蛋黄、香芹、杏、鱼、鸡肉、乳制品等食品。饮食中亦应多配食海产食物,如海带、海藻等,但由甲状腺炎所致甲减则要禁食海产食物,以免诱发甲状腺炎性病变。同时甲减病人应动、静结合,平日需要适当的锻炼。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甲减病人宜选食物:因缺碘引起的甲减,需选用适量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碘蛋和面包加碘。炒菜时要注意,碘盐不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挥发而降低碘浓度。

甲减患者禁忌选用下列食物:芜菁、甘蓝苗、绿花椰菜、芥末叶、菠菜、桃、梨等,因为它们可能进一步地抑制甲状腺功能。同时避免食用加工精制的食品,包括精白面粉和糖精等。若结合中医辨证施治,辅以中医中药疗法,可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减少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京ICP备06001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3-0058 京公网安备11010607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