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究竟中的什么风,中医角度如何防治

  • 发布时间:2023-01-09
分享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脑中风后用中药结合针灸、按摩进行调治,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脑中风的原因

1. 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 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 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 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

脑中风的证候及治疗

0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0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

0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则:化痰通腑。

0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则:益气活血。

0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则:滋阴熄风。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治疗中风后遗症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 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

出现中风不可怕,及时治疗可防止疾病出现后遗症,平时日常生活就要注意,所以日常预防也很重要。

|脑中风的预防

鉴于中风的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积极加强对本病的预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强调的是注意观察先兆症状,在本病未发之前,病人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和肢体一侧麻木。若见眩晕、抽搐等症,为肝阳偏亢、肝风欲动之象,应予平肝息风之钩藤、菊花、白蒺藜、牡蛎、白芍等药。若见肢体麻木、沉滞者,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应予活血通络之丹参、赤芍、鸡血藤等药。

中医学对脑中风预防有一套比较好的措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预防以及针灸干预。日常生活方面:

1、节饮食,即不过饱过饥,不暴饮暴食,饮食有节;

2、慎起居,即起居有常,防寒保暖,天人相应;

3、远房帏,即勿房劳过度;

4、防劳逸,即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现代人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调节,劳逸结合;

5、调情志,中医叫肝气畅百病防,肝气堵百病生,

所以调情志非常重要,因为五志过极可以化为肝风,容易发生中风,所以要注意、针灸可以预防中风发生,针刺主要是内关、合谷、足三里,这三组穴位,经常针刺一下,可以调理人体气机,预防中风发生;还有灸足三里,古人一般用瘢痕灸的办法灸足三里,特别是在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灸足三里来防止中风。

脑中风患者的预防要从平时生活中做起,中风患者要保持心情的愉悦,要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另外特别注意的是天气变化的气候,一定要懂得及时添加衣服,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日常生活中没事做点运动,当然这些需要家人的陪伴,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

  京ICP备06001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3-0058 京公网安备110106070001号